家裝行業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太原的裝修公司基本都不養工人,裝修公司的存在類似于一個大型‘包工頭’??蛻粝聠魏?,公司會選擇合作的工長施工,工長再召集自己手下的工人進行工期調配。優質公司會在質量上把好關,消費者無憂,而劣質公司工程質量問題頻出也時有發生。如果‘養’工人,裝修成本會更高,在目前低價競爭的市場大環境下,裝修公司也只能采用這種模式。因此,一個環節出問題,一連串問題便被放大。直接導致業主家里停工、延期,影響頗大?!?/div>
“家裝市場缺乏監管,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200余家家裝公司跑路?!睒I內人士王先生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導致裝修質量問題頻發,爭論與糾紛不止,各種投訴屢屢曝光。諸多市場亂象日積月累,使得消費者、家裝公司時常發生沖突,并在一定程度上讓雙方處于對立位置。家裝企業入行門檻太低,在監管上存在很多漏洞。出現問題找不到責任人,無法維權?!?/div>
在省城家裝行業從業已久的多位資深人士表示,不僅是太原,全國家裝行業普遍存在魚目混珠、合同糾紛、釣魚陷阱、價格虛高等現象。
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一些家裝公司全然不顧企業信譽,故意“挖坑”欺騙消費者,并使整個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不正?,F象,一些誠信經營、注重品質的優質家裝公司反而因為不正當的市場競爭受到極大的擠對。
在太原家裝行業工作20年的郭先生呼吁,針對這種狀況,應該建議省消費者協會、省工商局等部門聯合整頓家裝市場,制定行規,成立一個組織比如家裝服務平臺,引導想在這個行業規范經營的企業加入該組織,交納一定的監管或誠信保證金,由設立的監管機構管理,這也需要保險公司的介入,一旦發生事故,可從保險基金內賠付。
有了這樣一個組織,市民選擇裝修公司時,可查詢企業是否在這個平臺內,了解誠信經營情況。通過規范市場,讓不法企業沒有生存空間。
家裝行業暴露的種種問題,歸根究底是買賣雙方市場信息的不透明,以及市場缺乏相應的規范與監管,制約著整個家裝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D 建議:分階段付款保障合法權益
在大部分跑路的裝修公司中,被害消費者基本都是“大包裝修”客戶。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些打著“低價大包”噱頭的裝修公司會先故意刪減部分項目,降低報價吸引消費者。施工過程中,再以各種理由增加費用,消費者往往沒有選擇余地,導致最終實際裝修費用比起初報價高出很多。例如貼磚、鋪木地板的花樣拼法要額外算錢;衛生間瓷磚腰線需要額外算錢;使用木龍骨或輕鋼龍骨吊頂時的工費也要差好幾百元……
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雖說簽合同時把所有細節都定好了,沒有加價現象,但是很多曾經以為包括的內容卻不在全包的范圍內,比如清運裝修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材料上樓費,開關、燈具安裝費等等。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裝修建材為工廠生產的標準化產品,有廠址、商標、合格證、安全認證、使用說明甚至消費保險等相關標識、保障,而數百項裝修工藝,服務內容專業,業主卻沒有可參考比對的依據。
針對行業亂象,業內人士建議廣大消費者,裝修之前可以去不同的裝修公司多看看,貨比三家,盡量選擇經營時間較長的一些公司。
“即使是正規公司,也難免跑路,這讓很多消費者頭疼不已。辛辛苦苦積攢的裝修錢,碰到不靠譜的公司一夜之間付之東流?!币虼?,建議有時間有精力的消費者可以自己學習一下裝修知識,自己挑選材料,選擇半包的裝修公司。而家裝公司的不靠譜,也直接刺激著許多業主迷戀大房企開發的精裝房。但對家裝全行業來說,精裝房在省城樓市份額的不斷攀升,給家裝建材銷售公司、家裝公司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
“很多裝修公司其實都制定了‘霸王條款’,不能按照每一工程結束付費,而是先付30%,工程進度推進后再付40%-50%,最后收尾工程前支付20%-30%。這種結款方式其實比較合理,但是消費者怕裝飾公司中途跑路,可以約定在每一項工程結束后驗收、付款。也可以在每一項工程開工前交納定金,這樣交易雙方都有保障,減小風險?!睂I人士說。
“與其逼著不懂行的業主成為家裝專家,不如營造一個放心的家裝市場。這個行業未來潛力巨大,任重道遠?!币晃毁Y深人士無奈地稱。